在广漠深邃的宇宙中,无数天体以各自的轨迹运动着。当世太阳黄经到达225度的时候,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之日就到了,这一天总是出现在每年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它承上启下,结束了秋天,开启了冬季。
不过,立冬可不能仅仅解释为冬天的开始,追根溯源“立,为建始也”,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最初在甲骨文中它表示终了,到了后来的晚周时期呢,则演变成太阳被封闭的形象,这才有了寒冷的意思。但后来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却主要的强调“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所以完整的说,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了,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在气候学上,并非将立冬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下的时候,这五天中的第一天,就作为冬季的开始了。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下,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以一天的气温变化里说明这个问题。如果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为18度,那么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可能只有2度甚至更低,至此你就不能想象了,气温已经接近零度了,人类和万物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感受呢。
立冬之后,地球北半球黑夜越来越长,白昼越来越短。中高纬度地区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的热能也就越来越少,气温便不断地下降。同时亚洲大陆开始受一个名为“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天气系统的影响。从而,使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引起我国的气侯和物候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气温的变化最为剧烈,随着北方冷空气爆发南下,各地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开始向人们传递气象部门发布的冷空气消息,降温报告甚至寒潮警报。这往往是经历了夏秋季时后的首次发布。这时,许多地方的二十四小时降温会达到8至10度或更多。而且最低温度会降到5度以下。当然,大幅度降温以后,往往会再现晴朗天空。低纬度地区的暖气团还会反攻北上,同时,地表仍在释放上万年储存的热量。所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气温会在再次迅速回升,人们又有了暖的感觉。这种热量的积聚则酝酿着当新一次冷空气爆发南下时的再次大幅度降温。冷空气的爆发南下,会伴随一阵紧似一阵的偏北大风,它呼啸而来,铺天盖地,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造成飞砂走石的沙尘暴现象。同时,它也会在海上发难。1999年发生在烟台的11.24海难救使人铭心刻骨。
幅员辽阔的祖国,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此,就存在着南北温差。立冬之后这种温差会骤然加大。
每年夏季的七月份在我国海南省的海口市,以及在我国最最北端黑龙江的漠河,两地之间的温度之差只有6到14度。那这个时期,是南北温差最小的一个时期,两地居民在这个时候衣着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立冬过后的十月份,两地之间的温差会突然加大到34到48度。你看这会我在海南还可以穿同样的衣服,可是到了漠河,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还是觉得非常的冷,因为这个温差已经接近当年的最大值了。
因而我国南北气侯变化了两个世界,北方银装素裹,千里冰封,南方却依然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立冬之后,我国各地的降水也大大的减少,并且这种现象将一直持续到来年的春季。雨水稀少了,雪山的雪也不再溶化。“降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唐代诗人孟贯的诗句正是对此时形象的写照。立冬了,草木早已脱去青绿的衣衫,任种子撒遍漫山遍野。仰望天空,偶尔会发现一两只南飞的大雁,它一定是因为某种原因掉队了,孤独的它正在奋力追赶早已远去的雁群。“殚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宋代诗人徐昌图不也被此情此景所感动了。
人类的伙伴动物小精灵们已备足了各种过冬的事物,它们多数躲在精心制作的温暖的巢穴中修身养性。还有些勤劳与贪心的动物仍会出来觅食。原野上,树林里还会看见它们矫健的身影。立冬了,农民们的田间劳作少了许多,华夏大地跃冬的小麦已经播种完毕,秋收的农作物已经颗粒归仓。自家的仓房里堆满了粮食,庭院里那精黄的五谷,火红的辣椒,绘出了一幅五谷丰登的绚丽图画。
晴朗的夜晚,原野的气温降的很低,远处的村庄透出点点灯火,辛劳了大半年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尽享丰收后的轻松和喜悦。温馨,祥和的气氛飘的很远,很远。
本文版权属于有机会(www.yogeev.com)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不得任意转载。转载请以完整链接形式标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有机会。